私域的场景下社群运营是重中之重,可是很多人对于社群的搭建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并没有系统化的认知和全场景的了解社群,下面就给大家讲讲社群该怎么玩。
什么是私域社群?
众所周知,企业微信群、个人微信群都是社群,可是到底什么是社群的内在本质?社群可以为营销带来什么价值呢?
▶ 社群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是指社群对我们的企业品牌宣传或市场形象是否有足够的支持。
品牌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社群可以进行用户的直接触达,正面的形象直接提升订单量;第二,就是通过搭建社群,传递一个正面的品牌形象,从而来提升用户粘性。
▶ 社群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就是用户可以从社群中得到什么?用户为什么愿意成为你社群里的一份子呢?
社群对用户来首先是传递福利信息,传递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是有利益挂钩的。通常优惠信息会分两种:
第一是单品促销,比如每天的单品特价、拼团活动等等,目的是用来促进某个产品销量的提升。
第二是活动促销,也就是一些固定时间段的活动,比如双十一的满减或者折扣活动,通常是用于全品类多产品,这样也会形成用户习惯,对你的社群有依赖感。
社群除了向用户传递信息的价值之外,还有就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用户。
服务的话就分售前和售后,售前就是手把手教你如何买,买哪个,产品功效和服务的介绍;而售后就是对商品的后续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和讲解,比如配送、质量和后续产品服务搭配使用。
社群里的服务质量也能够体现企业对用户是否足够重视,而完善的服务更是可以给用户带来记忆深刻的体验。
既然是社群,社交属性是必有的,那通常社群里的社交环节也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分享购物经验,一个就是社群互动。
那分享购物经验就是群友之间分享一些便宜的商品,一起分享一起买。互动的话就是一些聊天聊地,比如聊菜聊娃,聊人生等等。
所以,社群本质是微信生态之下,通过用户互动、活动推送、内容渗透等形式,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粘性和订单转化的营销场景。
▶ 运营关键一:群流量
群流量来源分为线上流量和线下流量,线上流量可来源于公众号、视频号之类微信生态,也来源于公域平台,例如小红书等新媒体,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线下流量是门店和线下传单(例如包裹单)等能够做到社群里的流量。
▶ 运营关键二:群管理
① 群消息管理:首先对社群进行定位,群里的消息是发给谁看的,他们想看什么,我们发什么消息,怎么发,几点发等等,这些都是群消息管理的重要工作。
② 群主IP管理:群主管理就是对群内的工作人员进行IP人设定位,比如专家型群主分享专业知识,塑造一个可信度较高的形象。有一些群里有小助手和机器人,也要有人设IP,扮演解答群友问题和发布特价信息等角色。
③ 群分层管理:按照群属性和人群进行群分层,比如地区、品类等比较固定的用户属性,或者是用户的行为和爱好等等动态属性,根据属性聚合用户群,对每个群的SOP内容的制定差异化的运营内容。
▶ 运营关键三:群活动
活动场景进行一个充分规划,要对整个活动的流程要做一个全链路设计。可以基于过往的群活动案例,或者是一些同行业的活动案例,来优化自己的新一轮的活动的设计方案。
群流量运营
▶ 引流:社群流量的来源
社群流量来源主要有:线下地推和物料、线上好友邀请、活动页扫码,其中”地推拉新“拉人速度最快,用户主动入群行为获得用户质量最高。
▶ 线下门店入群SOP
群管理运营
▶ 管理要素
社群小管家:定义为前端销售员,根据平台端输出各模块内容促使交易完成,对订单指标直接负责。
社群两条主线:用户销售组(群流量+群管理)+活动内容组(群活动+群内容)。
▶ 社群分层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社群分层呢?
现在做社群有3个痛点:经常会做着做着群就死了;或者成了广告群;或者转化率越来越低。
因此,我们可对社群进行分层,通常是把高消费力和基本会员进行分层。
分层之后,群运营人员会在时间的分配上更有侧重,多花时间在vip群里,这个人群是高转化的人群,复购率也会更高。
▶ 四大社群活动场景
社群活动场景归于四类:产生裂变、用户留存、用户活跃和用户转化。
产生裂变:利用任务宝等工具,借用用户的社交关系去进行用户基数的裂变,为社群注入新鲜血液。
用户留存:将新用户做好激活和承接,将用户好好地留在我们的流量池内。
用户活跃:为了更好地让用户对我们的品牌有粘性,社群还需要持续的输出品牌和产品价值。
用户转化:一切运营动作,都是为了用户下单,即成单转化变现,要培养用户通过我们的社群直接消费的习惯。
以社群活跃用户为社交中心, 分享多人拼团、砍价等活动, 为品牌/店铺带来新客户。
利用社群承接门店/地推或线上的建群用户,并及时通过群公告/群规/欢迎语等动作进行承接。
利用社群打卡、每日签到等运营签到动作,培养用户的活跃习惯,为打造私域流量池打好基础。
通过私享家营销工具后台,创建营销活动,如群专享优惠券、限时折扣等,刺激群用户完成下单转化。
总结
社群是私域一个重要的运营场景,有其专业运营体系。从社群的定位到流程有一个长链路,建议大家多看看成功案例,多去看看同类型的企业在怎么做社群,并且自己马上落地操盘干起来,不断的总结经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hongliang.net/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