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为证,中国有10.32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而这其中,网络购物用户在8亿以上。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更是超过13万亿元,规模相当庞大。
但这对各大电商巨头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总共才10亿网民,已经有8亿人开始网购,也意味着流量红利即将见底,新增用户将越来越困难。以前,大家还可以跑马圈地、疯狂烧钱抢占市场。
有人统计过,2014 年,天猫和京东的平均获客成本为 150 元;到了2015年达到254元;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直接飙升到964.5元。这是几大电商平台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倒逼它们运营重心开始由拉新用户向留住老用户转变,持续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
变化最明显的是阿里,变得更加务实了,不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打通了支付通道,旗下产品支持微信支付了;同时还解绑天猫商家“二选一”,扩大平台品类优势,营造出更加健康、公平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了更多消费选择。
京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第一,发挥自身物流优势,将送货范围覆盖全国几乎所有的城镇和乡村,而且在全国93%的区县和84%的乡镇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第二,正式启动商品报价服务,一个月之内买贵了退差价,这笔钱直接由平台出,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值得注意的是,以大牌特卖起家的唯品会,也在积极求变,从供需两头着手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在供给端,派出2000多位专业买手飞往全球各地,与品牌或一级经销商直接合作,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在消费端,唯品会联手顺丰推出了“免费上门换货服务”,假如你在平台买的衣服裤子尺码不合适,顺丰小哥直接免费送新衣服上门换货,让消费者省钱也省心。如此贴心的服务,也难怪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唯品会“上瘾”。
从平台公布的财报看,唯品会整体的用户粘性持续改善,特别是核心SVIP用户,去年平台核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0%,其线上净交易额占比达36%,而且具备高复购率、高购买力、高留存率等特点。
这一幕幕,其实说明现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在趋于良性,注重以人为本。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选择权更广泛了。哪家电商的产品、服务做得好,它的忠实粉丝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hongliang.net/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