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这些“养生技能”,是科学?还是胡说?

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出家门,一部手机让你知晓天下事,一个Wifi带你走遍全世界。然而对于老年人而言,退休以后,赋闲在家,茶余饭后,“养生”话题必不可少。有意思的是,似乎不少老年人对于“养生”这个话题总能说得头头是道,问其缘由,答曰手机里各种各样“养生公众号”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最后还演变成“有推荐必买”的状态。

网上这些“养生技能”,是科学?还是胡说?

养生公众号说得“好听”

实则毫无逻辑

举例而言,某养生公众号大标题赫然写道:世界上唯一无癌之国——斐济,之后便是“荞麦+杏仁+水上运动”的组合套餐推荐。

这一波操作在小编看来,有些过于荒谬了。

一来,荞麦可不能多吃,否则可能引起肠道阻塞;二则,杏仁多吃可能会中毒;第三,这个水上运动,可及性不一般的低。除此之外,这条推送最经不住推敲的则是,斐济根本不是什么无癌之国,病例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医疗条件过于落后,很多人即便是得病却也没有条件接受诊治,甚至连自己得了什么病都不知道。

再举一个例子,某公众号平台鼓吹“抽烟喝酒吃肥肉,最少活到九十九”,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不吸烟不喝酒的人而言,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倘若我们换个角度,我们身边不乏喜抽烟爱喝酒专挑肥肉吃的人,特别在中老年人中应该占有不小的比例,从他们内心出发,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他们宁愿希望这些是真实的科学。

从上述两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某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养生”公众号之所以能够成为诸多老年人所追捧的话题,一方面,那些公众号说话“好听”,开出的“养生”处方也极其的简单可行,甚至美味可口,更为重要的是花钱不多,老年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代入感。

“复古”养生

不科学

此外,老人们之间又喜欢相互切磋“养生技能”,久而久之,很多似是而非,且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所谓“养生知识”就这样慢慢“一传十,十传百”。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养生”公众号喜欢走“复古”路线,这一点在“中医养生”方面尤为突出。部分公众号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心理,经常写一些西方势力欲灭亡中医进而灭亡中国的文章,激起民众的爱国情绪,上升到国家对立的层面,同时也将自己塑造成精神领袖的角色。

此外,一些公众号利用老百姓的中医盲区,只讲有趣的故事,但不告知中医常识,一个病或者一个药方将简单的道理复杂化,将正确的中医常识打碎,造成人们认知上的断裂。动不动就是“千年养脾第一方”、“千年养肾第一方”、或是“最好的养肝方”等,内容看似有趣,但道理云里雾里,结果就是你跟着这个神医公众号看了半年甚至一年,身体原来咋样现在还是咋样。

第三,则是利用老百姓对健康的渴望,拼凑一堆症状和医理,营造出摆事实讲道理的氛围,整一堆吃了某某某立马见效,后面配上一堆粉丝大夸特夸这个药或者方子的截图,塑造一个仁心仁术的高大上形象,让你一看就心动,结果就是让你买买买!然而,你吃了几个疗程或者几个月并没有效果或者收效甚微,但他依然会告诉你,药不能停。

“抢救式”养生

只是心理安慰剂

说到这里,小编还想最后普及一个有趣的养生名词——抢救式养生,具体指的是现代人在连续熬夜、暴饮暴食之后,为求心理安慰的紧急养生。因此,小编还是真心奉劝大家,每一个人是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没了健康,那么一切“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反之亦然。所以,“养生”的秘诀其实亘古不变,该吃吃,该睡睡,心态调整好,避免不良习惯,剩下的就交由命运安排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hongliang.net/4877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5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2年3月25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助理1:15733171701
助理2:18231176262

在线咨询: QQ交谈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