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勋在录《向往的生活》时,大概是聊得太投入了,一时间忘了自己是在录节目,谈到自己演电影演得不好被观众批评时,吐槽都是因为导演的过错。
这种情形,谁也不敢接话,何炅何老师自然地说到:“他说的是上一部电影《桅子花开》。”
何炅直接把魏大勋对导演的不满归咎到自己身上,通过调侃自己化解了尴尬和误会。
生活中就有像何老师一样“笨笨”的人,放低自己,尊重别人,获得好人缘。
01 笨一点,把自己放低,不乱说话
不懂的事情不乱说,懂的事情也不多说,有话可以慢慢说。
君子“谨言慎行”,不夸夸其谈。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
生活中遇到棘手的事情,先不要着急表态,事缓则圆,学得“笨”一点,多向他人请教,深思熟虑后,可一语中的。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这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王蒙的《雄辩症》里讲了一个患了“雄辩症”的人看病的小故事。
医生礼貌地对病人说:“请坐。”
病人却不乐意了:“为什么要坐?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一下子就聊不下去了,医生决定换个人畜无害的话题缓和气氛:“今天天气不错。”
结果病人还是不买账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赶忙解释到:“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
结果病人反驳:“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看病重要的环节是问诊,他始终对抗的态度,让医生根本没办法给他看病。
他句句反驳、句句雄辩,根本就忘了此行真正的目的。
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战胜别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呢?
这其实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我们天生喜欢胜过别人,喜欢在各方面占上风。
相比之下,一些“笨笨”的人就喜欢把自己放低,抬高他人,不乱说话,说出来的也都是让人舒服的“温言暖语”。
02 笨一点,不对他人刨根问底
沈从文曾在《边城》中写道:
“永远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
别人的事就是别人的事,关系再好也没必要事事知道,尤其是对方不想说的时候。
评判一个人情商高,一定是跟这个人在一起会感到非常舒服。
与他人相处时,互相尊重,保持基本礼貌,留有合适的距离,便是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过分亲近和过分冷漠都不好,保持一个平常心即可。
在一次采访里,有记者问何炅,“大家都认为你的情商很高,你觉得呢?”
何老师说:我不是情商高,只是让彼此都舒服罢了。
漫画家朱德庸有一本漫画叫《大家都有病》,说的是: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伤痛前行。
这些伤,不愿他人触碰,不愿他人提起。
别人不愿透露的,就不要去追问。
在生活中,对他人的事情大声嚷嚷,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的臆想,乱加评论和指责,这是不道德的,有的甚至对对方最隐私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乐趣。
喜欢刨根问底的人,通常是借着刨根问底展现自己的小聪明,而“笨”人只会点到为止,给他人留有足够的私人空间,糊涂一点,让彼此都感觉如沐春风。
说到底,人与人的相处,不要对他人有太多的好奇心,不揭他人的伤疤,懂悲欢,知冷暖,适当保持距离,才能让心和心的距离更靠近。
不要太过固执,不要凡事刨根问底,不要得理不让人,也不要企图改变他人,更不要以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人,学会理解最奇怪的事物,学会尊重他人。
03 笨一点,不要太快放弃坚持
“笨”的人,可能不懂什么大道理,只会默默地在生活中满怀热情和日复一日地坚持。
“聪明人”在与人交往和做事时会计较得失,把利益放在前头;而“笨”人只会宽以待人,用一颗无私、不求回报的真心对待亲人、朋友和事业。
日本知名袜子连锁店靴下屋和Tabio公司创始人越智直正,从15岁开始做学徒,28岁创立自己的公司,一生执着专注一件事,即不断追求袜子的最高品质,为此奋斗超过60年。
沈从文当年,面对种种的非议与折磨,从未退缩,面对背叛他的朋友,他反而以一颗平常心宽容他们。
宾斯诺说过: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宰相肚里能撑船》和《负荆请罪》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宽容待人,不仅能收获好人缘,还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业,“笨” 的人都有一种坚持,从不缺少毅力,能够感动上天。
这种人是真的笨吗?
未必,笨不是蠢,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一种真诚的态度,一种赤子般的情怀,以一种低姿态示人的大智慧。
克服虚荣心,不耍小聪明,挺住,方能成就自己。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在默默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提升自身价值。
愿你我都能成为高情商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hongliang.net/5437